“牛人”老支书的带民奔富故事——记荔波县瑶山乡高桥村党支部书记朱明怀
| 招商动态 |2016-06-19
新时期黔南精神
|追赶|领先|跨越|
提到朱明怀,荔波瑶山瑶族乡高桥村人人都竖起大拇指,大家都戏称他为“牛人”。村民由衷地说:“我们村发生的大变化,都是因为有个好支书。”
1大起大落村支书
朱明怀自幼家境贫寒,他当过雇农,住过山洞。幼年的贫苦生活造就了朱明怀坚忍不拔的性格。
上个世纪80年代,而立之年的朱明怀揣着全部家当,远赴“两广”。在广西,他承包了一个林场,六年下来净赚40多万。在深圳,他带着38部大卡车承包“填海工程”。经过打拼,朱明怀摇身一变,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“超级万元户”。
1989年底,他开着豪华轿车衣锦还乡,准备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。回乡后的朱明怀联合村里两名党员,投资28万开发了大七孔景区,修步道、建索桥,建立景区门票制度,三年下来,收回了成本。但景区毕竟是国家资源,1993年底他将景区经营权和所有产权无偿上交给了县政府。
1994年,朱明怀组建了林工商公司。三年后,因国家政策和经营不善而倒闭,为此他欠下了几十万的债务。但困难和失败并没有击垮他。2002年,他贷款16万元承包了驾欧、佳荣、翁昂三个乡镇的8000亩荒山种植马尾松,继续发展林业产业。
2010年,有个广西桂林的老板找到朱明怀,出价700万买断朱明怀位于驾欧的5000亩经济林。朱明怀斩钉截铁地说:“我这荒山对当地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社会效益,我就两个字——不卖”。
2人人选他当支书
2010年村委换届选举,全村39个党员,就有37个联名推荐朱明怀。
“我当上村支书以后,将带领大家围绕旅游发展农家乐、农家旅店接待,完善村里的路网建设……”台上,57岁的朱明怀正神采飞扬地竞职演说,台下,全村的党员群众代表认真倾听,不时鼓掌。最后,朱明怀以高票当选新一届党支部书记,成为高桥村的“领头雁”。
高桥村是以布依族、苗族、瑶族群众为主的民族村寨,朱明怀是少数民族里面的“少数民族”。一个汉族人来治理少数民族,能干好吗?当时有不少村民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,朱明怀用行动证明了一切。
当上村支书的第一天,朱明怀就开始忙活了。他意识到: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重组,实现经济转型才是王道。为此,他多方奔走积极为群众找项目、找技术、找资金扶持,流转荒坡实施经果林种植,联系专家到村开展培训,免费为群众提供蜜柚苗。
2011年7月,瑶山乡遭受历史以来罕见的旱灾,高桥村也没避免。紧急关头,朱明怀组织大家自救,连续几昼夜不曾合眼。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,灾情缓解,群众的生活步入正轨,朱明怀才算歇了口气。
三年的真抓实干,朱明怀赢得了全村群众的信任。在2013年的换届选举中,朱明怀又以高票当选村支书。
“群众信任我,我更要好好干!”朱明怀对未来信心满满。
3发展要靠村支书
“找只母鸡来下蛋”是朱明怀的致富策略。为此,朱明怀找来了三只“母鸡”:专业合作社,招商引资,项目开发。
几年来,朱明怀积极探索“支部+协会+群众”的发展思路,先后成立了4个合作社,村集体在合作社中持有一定的股份。产业范围包括旅游业、种养殖业等各行各业,覆盖了全村16个村组在内的2396人,开启了全村家家投入、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。
在朱明怀的带领下,目前全村有农家乐80多户,农家旅店30余家。全村的人均收入已从5年前的3500元增长到8145元,全村所有道路实现路面硬化,家家住起了灰瓦白墙的小洋楼。村集体经济由他刚上任时的负债7.1万元,到现在已有了35万元的集体存款,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。
去年,朱明怀还带领村支两委积极招商引资,在洞房坝实施四季花海项目,目前已经栽植380亩的美国油葵、60亩的格桑花,花开时节,游人纷纷前往。
多年的经验积累,朱明怀为全村经济做了一个精准定位:生态立村、教育兴村、经果富村、旅游强村。他这样说,也这样干,并用行动兑现着对村民的承诺。
